新钻型提高钻孔效率的研究
综合上述钻头的优点,改进它们的不足,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钻头。新型钻头的横刃修磨方式与群钻相同,同时我们采用了更好的分屑方式,使得新钻型的钻削性能优于群钻,其结构如图2所示。钻头左侧圆弧刃较短,约为整个切削刃长度的1/3,外刃较长,约为整个切削刃长度的2/3;右侧圆弧刃较长,约为整个切削刃长度的2/3,外刃较短,约为整个切削刃长度的1/3;同时左侧外刃低于右侧外刃(高度差应大于钻孔进给量f,图中虚线为右刃高出部分)。此钻头的切削图形见图3,在整个钻孔过程中,切削力是对称分布的。钻头刚开始接触工件时,修短了的横刃起到了良好定心作用;之后对称的圆弧刃开始切入工件,由于圆弧刃变短,切屑宽度减小;当两侧的钻尖接触工件时,外刃开始参加切削,钻头右侧外刃高于左侧外刃,左侧外刃长于右侧外刃,故钻孔时右侧外刃只切外圆,左侧外刃只切中间一圈。可见,本钻头的特殊结构保证了切削刃上切削力的对称分布。
新型钻型有以下主要优点: 切屑在主切削刃宽度方向上分成三段,每段切削刃外端和内端的切削速度差明显减小,减小了切屑附加变形,降低了切削扭矩并减小了钻头磨损。以优化后的φ15mm的钻头为例,右侧外刃的外端半径为7.5mm,内端半径为5.5mm;左侧外刃起切削作用的刀刃外端半径为5mm,内端半径为3mm;圆弧切削刃的外端半径为3mm,内端半径为0.75mm。 切屑在外刃处为厚而窄的大螺距带状,排屑容易,圆弧刃缩短后,呈卷曲的切屑量减少,减少了切屑堵塞的危险性,因此排屑情况优于标准群钻。 如果刃磨时两侧切削刃略有高低误差,不会造成两侧切削负荷变化而影响径向力的变化。只是在钻入的瞬间有径向力,而在钻孔过程中径向力是平衡的,这是其它钻头无法以拟的。
为了证明新型钻头的性能,我们进行了普通麻花钻、基本型群钻和新型钻头钻削力的对比试验。试验在Z525型立式钻床上进行,主轴转速195r/min,进给量分别为0.10、0.13、0.17、0.22、0.28、0.36mm/r,工件材料45钢,测力装置采用KISTLER测力仪与薄壁筒式测力仪相结合的方式,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。试验结果表明:进给量从0.10~0.22mm/r,新型钻头相对于麻花钻的钻削扭矩分别降低了29.6%,33.3%,22.5%,13.7%;而相对于群钻,钻削扭矩分别降低了13.9%,21.7%,14.9%,2.6%;进给量从0.10~0.36mm/r时,新型钻头相对于麻花钻的轴向抗力降低了40.9%,39.3%,36.3%,31.4%,36.7%,36.9%;而相对于群钻?轴向抗力降低了10.2%,16.9%,19.4%,16.7%,14.6%,8.3%。因为群钻是国内外公认的性能优秀的钻型,它的切削性能优于本文前面所介绍的几种先进钻型,所以,本实验可以证明新型钻头的先进性。 新型钻尖的刃磨难度并不大于标准群钻,而钻削性能明显提高,因此可大力推广使用。
